梦远书城 > 王夫之 > 庄子解 | 上页 下页
天地(1)


  此篇畅言无为之旨,有与《应帝王》篇相发明者;于《外篇》中,斯为邃矣。

  天地虽大,其化均也;万物虽多,其治一也;人卒虽众,其主君也。君原于德, 有德乃可君天下。 而成于天, 天命之。 故曰玄。 玄,天德也。君受天之成德,必合天。 古之君天下,无为也,天德而已矣。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,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,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,以道泛观而万物之应备。 立于无为之宇而下观之。 故通于天地者德也,行于万物者道也,上治人者事也,能有所艺者技也。技兼于事,事兼于义,义兼于德,德兼于道,道兼于天。故曰:“古之畜天下者,无欲而天下足,无为而万物化,渊静而百姓定。”《记》曰:“通于一而万事毕, 惟天则一。 无心得而鬼神服。”夫子曰: 唐顺之曰:“夫子指孔子。” “夫道,覆载万物者也,洋洋乎大哉!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。 刳,去之也。 无为为之之谓天,无为言之之谓德,爱人利物之谓仁,不同同之之谓大,行不崖异之谓宽,有万不同之谓富。故执德之谓纪,德成之谓立,循于道之谓备,不以物挫志之谓完。君子明于此十者,则韬乎其事心之大也,沛乎其为万物逝也。 逝,归往也。 若然者:藏金于山,藏珠于渊;不利货财,不近贵富;不乐寿,不哀夭;不荣通,不丑穷;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,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;显则明,万物一府,死生同状。” 天德合一。

  〔解曰〕 无所谓道,天而已矣,即《在宥》篇所谓“主者天道也”。“万物一府”,天府也;“死生同状”,同于天也。于人见异,观于天则几无不同矣。玄同者,同于玄也。可见者则异矣,其死生圆运于大钧,而函万有于一环者,不可见也,蔑不同也。体其玄以泛观,则知其同;知其同,则无不在而无不可宥;迎我者不可见喜,拒我者不容或怒;赏罚为应迹而不系于心,是谓“刳心”。刳心者,刳去其心之知也,是谓弃之,故因而应之,见有十德;通之于一,则无为无欲,函于一府,浑于同状,而与天均化矣。

  夫子曰:“夫道:渊乎其居也, 不动。 漻乎其清也, 谬音聊,清深也。 金石不得,无以鸣。故金石有声,不考不鸣, 评曰:作用。 万物孰能定之?夫王德之人,素逝而耻通于事, 素逝者,虚心以游也。 立之本原而知通于神,故其德广,其心之出,有物采之。 郭象曰:“物采之而后出,非先物而倡也。” 故形非道不生,生非德不明。存形穷生, 穷,尽也。存其形,尽其生。评曰:贵爱其身。 立德明道, 立其德,明其道。评曰:反于天均。 非王德者邪? 王,去声。有王者之德。 荡荡乎忽然出,勃然动,而万物从之乎!此之谓王德之人。视乎冥冥,听乎无声;冥冥之中,独见晓焉;无声之中,独闻和焉。故深之又深,而能物焉; 物物。 神之又神,而能精焉。故其与万物接也,至无而供其求,时骋而要其宿, 骋,驰骋也。宿,归宿也。 大小、长短、修远。” 修,一本作近。大小也,长短也,近远也,皆供其求,皆要其宿。

  〔解曰〕 通于事者技也,臣道也,贱也。愈著则愈浅,愈成则愈粗,殉一世之利而可贵爱者亡矣。事之为数,大小、长短、修远而已。逐于其数,迷而不反,自矜为通,则独见独闻者汶暗而不知有。惟独有而后见独,见独而后其见闻皆独,大小、长短、修远皆不出其所在而为其所宥;故无求不可供,忽然勃然,驰骋百为,而过而去之,以不迷于所宿。若然,则通于一而不屑通于事,以天道为天德,无为而为天下君者也。

  黄帝游于赤水之北, 杳冥之中。 登于昆仑之邱, 将与天通。 而南望还归,遗其玄珠; 评曰:欲以天道明人心而遗其德。玄珠渊深圆润,天德之在人心者。 使知索之而不得,使离朱索之而不得, 离朱,明也。 使喫诟索之而不得也; 喫,去逆切,又口懈切。喫诟,文言也。 乃使象罔,象罔得之。 方以智曰:“象则非无。罔则非有。” 黄帝曰:“异哉!象罔乃可以得之乎!” 评曰:绝其南归之想矣。

  〔解曰〕 游乎冥默,登乎高旷,几与天地通矣。然因此以通乎事而明民,则抑有阴阳以遂群生之情也,而玄同圆运之德丧矣。盖终忘其独而撄人之心也。心知也,聪明也,文言也,皆强索而不能遇者也。知事无事,知通无通,收视反听,无为为之,过而去之,象罔矣,乃可以无得而得也。

  尧之师曰许由,许由之师曰啮缺,啮缺之师曰王倪,王倪之师曰被衣。尧问于许由曰:“啮缺可以配天乎?吾藉王倪以要之。”许由曰:“殆哉圾乎天下! 圾与岌同。 啮缺之为人也:聪明睿知,给数以敏, 数谓事物之数。给,应也。敏,捷也。 其性过人,而又乃以人受天。彼审乎禁过,而不知过之所繇生。与之配天乎?彼且乘人而无天,方且本身而异形, 见有身而示异。 方且尊知而火驰, 恃明而速骋。 方且为绪使, 为事之所役。 方且为物 , ,公才切, 束也,为物之所缚。 方且四顾而物应, 为物 矣,而望其应我。 方且应众宜, 为绪使矣,而求其得宜。 方且与物化而未始有恒。 不能通于一。 夫何足以配天乎?虽然,有族有祖,可以为众父,而不可以为众父父。 即无上八过,犹止可以为众父,不可以为祖。 治乱之率也,北面之祸也,南面之贼也。”

  〔解曰〕 为尧师之师者,尚不足以配天,故许由自谓爝火而不敢代疱,况师尧之圣知而蕲以治天下乎?万物之大小长短,相与为族,而所祖者惟天。合天道之无为,乃与天配。否则治之适以乱之,福之适以祸之,育之适以贼之。

  尧观乎华,华封人曰:“嘻!圣人!请祝圣人,使圣人寿。”尧曰:“辞。”“使圣人富。”尧曰:“辞。”“使圣人多男子。”尧曰:“辞。”封人曰:“寿、富、多男子,人之所欲也。女独不欲,何邪?”尧曰:“多男子则多惧,富则多事,寿则多辱。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,故辞。”封人曰:“始也我以女为圣人邪,今然君子也。天生万民,必授之职,多男子而授之职,则何惧之有?富而使人分之,则何事之有?夫圣人鹑居 鹑无常居,而有常匹。尸子曰:“尧鹑居。”郭象曰:“无意而安。” 而 食, 郭象曰:“仰物而足。” 鸟行而无彰, 郭象曰:“率性而动,非常迹也。”林云铭曰:“鸟行虚空,过而无迹。” 天下有道,则与物皆昌;天下无道,则修德就闲;千岁厌世,去而上仙,乘彼白云,至于帝乡;三患莫至,身常无殃;则何辱之有?”封人去之,尧随之,曰:“请问。”封人曰:“退己 !”

  〔解曰〕 北面奚足以祸?南面奚足以贼?无所歆,无所厌,函万物于一府,等死生于同状,则祸且不辞,奚有于福?因而用之,莫非天也。无物不物,而不物于物,可以爱身,即可以托天下。

  尧治天下,伯成子高立为诸侯。 《通变经》云:老子从天开辟以来,身一千三百变,后世得道,伯成子高是也。 尧授舜,舜授禹,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。禹往见之,则耕在野。禹趋就下风,立而问焉,曰:“昔尧治天下,吾子立为诸侯。尧授舜,舜授予,而吾子辞为诸侯而耕。敢问其故何也?”子高曰:“昔尧治天下,不赏而民劝,不罚而民畏。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,德自此衰,刑自此立,后世之乱,自此始矣!夫子阖行邪?无落吾事!”俋俋乎耕而不顾。 俋,音邑。俋俋,低首耕状。

  〔解曰〕 君人者之通于事,所资者赏罚而已。赏其所当赏,罚其所当罚,可谓于事皆通矣,是乘人而无天也,为绪使、为物 也,求宜于四应而无恒也;治繇此成,而乱亦繇此生,是曰治乱之率。盖为政教,为礼乐,为仁义,多为之名以撄人心,则必同乎我者赏,异乎我者罚;以此火驰于天下而禁其过,乃天下之过即繇此而深;故伯成子高耻而去之。


梦远书城(guxuo.com)
上一页 回目录 回首页 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