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远书城 > 王夫之 > 礼记章句 | 上页 下页
卷四十二 大学(3)


  此谓知本。

  〖注〗程子曰:“衍文也。”

  此谓知之至也。

  〖注〗此句之上别有阙文,此特其结语耳。

  ▲右传之五章,盖释格物、致知之义,而今亡矣。此章旧本通下章,误在经文之下。□间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,曰:“所谓致知在格物者,言欲致吾之知,在即物而穷其理也。”〖衍〗理因物而有,无物则无理矣,故欲穷理者必即物而穷之。老氏不知其合吾心之节,谓之“前识”;释氏不知其为显仁之体,谓之“法尘”。

  〖注〗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。〖衍〗“莫不”者,谓无物而不能知。其不能知者,非物本无之理,则可以不知者尔。

  〖注〗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。〖衍〗有物自为理者,不可知则亦不必知矣;有待吾之用而效于吾以为理者,则自具其理,而吾之所以应之,理亦存焉。

  〖注〗“惟于理有未穷,故其知有不尽也”。〖衍〗物理皆得则知尽矣,过此以往未之或知,天德王道无损焉。

  〖注〗是以大学始教。〖衍〗于天下之物无不知明而处当,是之谓至善,故知止为始,而格物为始教。

  〖注〗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,莫不因其已知之理。〖衍〗“已知”者,性之所不学而知,与小学之所常习也。性之知,知其用,未知其体;小学之所知,知其粗表,未知其精里,故必益穷之。

  〖注〗而益穷之,以求至乎其极。至于用力之久。〖衍〗“用力”者,循事省察以验其实,讲习讨论以精其义。

  〖注〗“而一旦豁然贯通焉”。〖衍〗下学而上达,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。

  〖注〗“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,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。此谓物格,此谓知之至也。”〖衍〗经云:“事有终始,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”递推其先,则曰“在格物”,物格而后知至而意诚,以及于天下平皆因焉,是事之始而为先所当知者明矣。故以格物为始教而为至善之全体,非朱子之言也,经之意也。盖尝论之。何以谓之德?行焉而得之谓也。何以谓之善?处焉而宜之谓也。何以谓之至善?皆得咸宜之谓也。不行胡得?不处胡宜?则君子之所谓知者,吾心喜怒哀乐之节,万物是非得失之几,诚明于心而不昧之谓尔,非君子之有异教也。人之所以为人,不能离乎君民亲友以为道,则亦不能舍夫人官物曲以尽道,其固然也。今使绝物而始静焉,舍天下之恶而不取天下之善,堕其志,息其意,外其身,于是而洞洞焉,晃晃焉,若有一澄澈之境置吾心而偷以安。又使解析万物,求物之始而不可得,穷测意念,求吾心之所可据而不可得,于是弃其本有,疑其本无,则有如去重而轻,去拘而旷,将与无形之虚同体,而可以自矜其大。斯二者,乍若有所睹而可谓之觉,则庄周、瞿昙氏之所谓知者尽此矣。然而求之于身,身无当也;求之于天下,天下无当也。行焉而不得,处焉而不宜,则固然矣。于是曰:吾将不行,奚不得?不处,奚不宜?乃势不容已而抑必与物接,则又洸洋自恣,未有不蹶以狂者也。不然,则弃君亲、残支体而犹不足以充其操也。虽然,彼自为说,而为君子之徒者未有以为可与于圣人之教也。有儒之驳者起焉,有志于圣人之道而惮至善之难止也,且知天下之惮其难者之众,吾与之先,难而不能从,则无以遂其好为人师之私欲,以收显名与厚实也;于是取《大学》之教,疾趋以附于二氏之涂,以其恍惚空冥之见,名之曰此明德也;此知也,此致良知而明明德也;体用一,知行合,善恶泯,介然有觉,□然任之,而明德于天下矣。乃罗织朱子之过而以穷理格物为其大罪,天下之畏难苟安,无所忌惮,以希冀不劳而坐致圣贤者,翕起而从之。呜呼,彼之为师者与其繁有之徒,其所用心,吾既知之矣。若其始为是说者,修身制行之间犹不远于君子,而试之事功者亦成,亦其蚤岁未惑之先,尝用力于讲习讨论之学,故虽叛即异端,而所畜犹存,可以给其终身之用,乃昧其所得力之本而疾攻之,则为谖亦甚矣。将问之曰:今子之所用以立言而制事者,为离物求觉以后而乃知之乎?抑故然已有所知而阴用之也?其口虽辩,而愧怍亦无以自释矣。况乎为之徒者,无其学问之积而早叛其规矩,天理无存,介然之觉不可恃,奚怪其疾趋于淫邪而莫之救与?补传之旨,与夫子博文约礼之教,千古合符,精者以尽天德之深微,而浅者亦不亟叛于道,圣人复起,不易朱子之言矣。

  所谓诚其意者,毋自欺也,如恶恶臭,如好好色,此之谓自谦。故君子必慎其独也。(“恶恶臭”,上“恶”字乌路反。“好好色”,上“好”字呼报反。“谦”,盖古与“慊”相通用,苦劫反。)

  〖衍〗所谓诚其意者,一句总起通章。毋自欺也,如恶恶臭,如好好色,此之谓自慊,十七字当作一句,而四读读之。

  〖注〗“诚其意”者,自修之首也。〖衍〗准第三章格致为“学”、诚意正心、修身为“修”言之,则诚意为首;若以经“欲正其心先诚其意”言之,则诚者诚其所正,正心为本,务诚意为加功矣。大抵经、传、章句所言先后首末不可泥文失理,学者当体验知之。

  〖注〗“毋”者,禁止之辞。“自欺”云者,知为善以去恶,而心之所发有未实也。〖衍〗“致知”之“知”,知善知恶而已。“知为善去恶”,则欲正其心之心也。“自欺”者,欺其心也,欲为善去恶,持志已定,而意发不能自禁,背其心以趋恶也。“自慊”者,慊其心也,心欲正而诚实充之,无不正也。

  〖注〗“谦”,快也,足也。“独”者,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。〖衍〗正心者乃知之。若心安于恶而不知正,则恶已众著,人具知之彼犹不自知,况得有独知哉!

  〖注〗言欲自修者,知为善以去其恶。〖衍〗此即经文“欲修其身”“欲正其心”之谓。

  〖注〗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,使其恶恶则如恶恶臭,好善则如好好色,皆务决去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于己,不可徒苟且以徇外而为人也。然其实与不实,盖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者,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。

  小人闲居为不善,无所不至,见君子而后厌然,掩其不善而著其善。人之视己,如见其肺肝然,则何益矣。此谓诚于中,形于外。故君子必慎其独也。(后,俗本作“後”,误。厌,于琰反。)

  〖注〗“闲居”,独处也。“厌然”,消沮闭藏之貌。此言小人阴为不善,而阳欲掩之,则是非不知善之当为与恶之当去也。但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耳。〖衍〗“知善之当为恶之当去”,故犹有厌然掩著之心,盖人欲虽肆而天理未亡,心之不容昧者也。迨其梏亡之甚,则虽君子当前,亦无厌然之心矣。

  〖注〗然欲掩其恶而卒不可掩,欲诈为善而卒不可诈,则亦何益之有哉!此君子所以重以为戒而必谨其独也。〖衍〗意累其心,心欲救之而无益;意如其心,则心之正者得以常伸。心意相关之理如此其切,故君子欲正其心,必慎于独以求诚也。

  曾子曰:“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,其严乎!”

  〖注〗引此以明上文之意。言虽幽独之中而其善恶之不可掩如此,可畏之甚也。〖衍〗君子乃知其可畏。

  富润屋,德润身,心广体胖,故君子必诚其意。(胖,薄官反。)

  〖注〗“胖”,安舒也。言富则能润屋矣,德则能润身矣,故心无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,德之润身者然也。盖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,故又言此以结之。

  ▲右传之六章,释“诚意”。〖衍〗具文当云“释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之义”,云“释诚意”者,省文耳。云“自欺”,云“自慊”者,皆谓心也。又云“心广体胖”,皆以发明心意相关、诚正相因之理,熟玩章句,此意具已跃如,但引而未发耳。

  〖注〗经曰:“欲诚其意,先致其知”。又曰:“知至而后意诚。”盖心体之明有所未尽,则其所发必有不能实用其力而苟焉以自欺者。然或已明而不谨乎此,则其所明又非己有,而无以为进德之基。故此章之指,必承上章而通考之,然后有以见其用力之始终,其序不可乱而功不可阙如此云。〖衍〗言致知诚意之相承者,以传阙脱,故再为申补耳。以实求之,又以下四章之义倒推之,此章自与正心相为终始。大抵格致诚正之序,为功效之条理言耳,非截然有毕此一事又进一事之分界,体验则知之,不可寻行墨以测度也。

 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,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,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,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,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。(好,呼报反。乐,鱼教反。)

  〖注〗程子曰:“身有之身,当作心。”“忿懥”,怒也。盖是四者皆心之用而人所不能无者,然一有之而不能察,则欲动情胜,而其用之所行或不能不失其正矣。〖衍〗有四情而不得其正,惟其心之未正也。虽未有四情之时,亦无正之可得也,特未著耳。心未正,必察而正之。“正”者,正其体也,体正则用正,用正则行乃正,行正而身修矣。云“用之所行”,兼身心而言也。今人于四者之外更不知有所谓心者,尚恶从而察之而又奚其正哉!

  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

  〖注〗心有不存则无以检其身,是以君子必察乎此而敬以直之,然后此心常存而身无不修也。〖衍〗“无以检其身”,身之所由不修也。视见,听闻,食知味,岂必能修?然不见不闻不知味,则茫然不知有身,而孰从修之?由是,虽无恶而不可保,恶未有不乘之者,而身果于不修矣。敬以直之,存心之实功,持志勿忘之密用也。心常存,常存于正也。正者,仁义而已矣。常存者,不违仁而集义也。孔子曰:“操则存”,此之谓尔。常存其正之心,则其有所忿懥、恐惧、好乐,忧患者无不得其正,而用之所行发于身者,内外贯浃,相喻而受命,亦奚至有不见不闻不知味,茫然使其身若异端之所谓如槁木死灰者,无所施正而并以废其修乎?

 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。

  ▲右传之七章,释“正心修身”。〖衍〗具文当云“释欲修其身先正其心之义”,此檃括省文耳。后三章仿此。


梦远书城(guxuo.com)
上一页 回目录 回首页 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