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远书城 > 王夫之 > 礼记章句 | 上页 下页
卷四十二 大学(1)


  (大,旧音泰,今读如字。)

  〖衍〗《大学》一书有郑氏《礼记》传本,其序次倒乱,朱子因程子所定而更为此篇。盖诸经之传皆有错阙,而《礼记》为尤甚,读者以意逆志而察夫义理之安,以求通圣人之旨,非为凿也。是篇按圣经之文以审为学之次第,令学者晓然于穷理尽性、守约施博之道,可谓至矣。愚谓十传之文,鳞次栉比,意得而理顺,即令古之为传者参差互发,不必壹皆如此,而其命意则实有然者,得朱子为之疏通而连贯之,作者之意实有待以益明,是前此未然而昉于朱子,固无不可之有,况《礼记》之流传舛误,郑氏亦屡有厘正而不仅此乎!是篇之序,万世为学不易之道也。自姚江王氏者出,而《大学》复乱,盖其所从入,以释氏不立文字之宗为虚妄悟入之本,故以《章句》八条目归重格物为非,而不知以格物为本始者经也,非独传也,尤非独朱子之意也。既不揣而以此与《章句》为难,乃挟郑氏旧本以为口实,顾其立说又未尝与郑氏之言合,鲁莽灭裂,首尾不恤,而百年以来天下翕然宗之,道几而不丧,世亦恶得而不乱乎?其以“亲民”之“亲”为“如字”者,则亦释氏悲愍之余沈而墨子二本之委波,至于训“格”为“式”,则又张九成与僧宗杲之邪说而已。其徒效之,猖狂益甚,乃有如罗汝芳之以“自谦”为“逊让”者,文义不通,见笑塾师,而恬不知耻,斯其道听我途说而允为德之弃,固人心之所公非,不可诬已。大道之必有序,学之必有渐,古今之不能违也。特所谓先后者,初非终一事而后及其次,则经、传、章句本末相生之旨,亦无往而不著;王氏之徒特未之察耳。若废实学崇空疏,蔑规矩恣狂荡,以无善无恶尽心意知之用,而趋入于无忌惮之域,则释氏之诞者固优为之,奚必假圣贤之经传以为盗竽乎?今因《章句》之旨而衍之如左,以救什一于千百,能言距杨、墨者则以俟之来哲。

  〖注〗子程子曰:“《大学》,孔氏之遗书,而初学入德之门也。”〖衍〗以要言之,知止于至善乃入德之门。

  〖注〗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,独赖此篇之存,而《论》《孟》次之。学者必由是而学焉,则庶乎其不差矣。

  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

  〖注〗程子曰:“亲,当作新。”〖衍〗篇内屡言“新”,而经传从无有于民言“亲”者。孟子曰:“亲亲而仁民。”一本万殊之差,圣学异端之大别也。“治国”章以成教为旨,“平天下”章以慎德忠信为体、爱恶并行为用,非取其民而呴沫之也。

  〖注〗“大学”者,大人之学也。〖衍〗“大人”者,成人也。十五而入大学,乃学为内圣外王之道。“如字”及音“泰者”,义一而已。以大学为学宫名,非论学之道,故取义于大人。

  〖注〗“明”,明之也。“明德”者,人之所得乎天,而虚灵不昧,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。〖衍〗无欲曰“虚”,知善曰“灵”,初终相循表里相喻曰“不昧”。

  〖注〗但为气禀所拘,人欲所蔽,则有时而昏,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。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,以复其初也。〖衍〗一志所发,心也;随念所发,意也;觉体所发,知也;而天下之物,其理著见,皆所以触吾之心意知而相为发者也。“遂明之”者,格致诚正以修其身。

  〖注〗“新”者,革其旧之谓也。〖衍〗气禀习俗,渐染成旧。

  〖注〗言既自明其明德,又当推以及人,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。“止”者,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。〖衍〗“必至于是”,学之笃也。“不迁”,守之固也。此其为功,惟患不及,而无太过之忧。

  〖注〗“至善”,则事理当然之极也,言“明德”“新民”,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,盖必有以尽夫天理之极,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。〖衍〗“尽天理之极”,则人欲之得间之者鲜矣。“无一毫者”,加察于微细嫌疑者尔。

  〖注〗此三者,《大学》之纲领也。〖衍〗“纲”者,目之纲;“领”者,条之领。详具“物格而后知至”节注。

  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

  〖注〗“止”者,所当止之地,即至善之所在也。〖衍〗文具则当云“知止于至善”。曰“知止”者,省文耳。此之不审,遂有以释氏“止观”之“止”乱之者。修身为本,格物为始,平天下为终,其善乃至。必至于是,不半途而废也。

  〖注〗知之,则志有定向。〖衍〗“定向”者,必欲明明德于天下,乃至欲致其知而必格物以为始。

  〖注〗“静”,谓心不妄动。〖衍〗“妄动”者,因游移而疑惑也。

  〖注〗“安”,谓所处而安。〖衍〗物不能乱之也。

  〖注〗“虑”,谓处事精详。〖衍〗“事”,即修、齐、治、平之事。

  〖注〗“得”,谓得其所止。〖衍〗至善之理得于己,俟行而已。

  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,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

  〖注〗明德为“本”,新民为“末”。〖衍〗本末一致,而末自本生。

  〖注〗知止为“始”,能得为“终”。〖衍〗知止至善者,内尽其心意知之功而外穷物理,善乃至也。心意不妄而物理未穷,虽善而不至,不践迹则亦不入于室矣。自其备美大之盛则曰“止”,自其初学即必以此入德则曰“始”。盖《大学》之始即以至善为始,故终以殊于后世俗儒异端之自暴弃也。

  〖注〗“本”“始”,所先;“末”“终”,所后。〖衍〗夫子以“复礼”为仁,孟子以“知言”为圣功之极,皆此理尔。

  〖注〗此结上文两节之意。

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。(治,直之反。后仿此。)

  〖注〗“明明德于天下”者,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也。〖衍〗“明其明德”,非必欲其如君子之明,革其旧染之污而近性矣。如实言之则曰“新”,而浅深异致,性无二理,则亦可曰“明德”。审此益知“亲”当作“新”。

  〖注〗“心”者,身之所主也。〖衍〗身以行言,志为行之主。

  〖注〗“诚”,实也。〖衍〗实其心之所欲正者,存发如一,始终不妄,毋令所志为虚。

  〖注〗“意”者,心之所发也。〖衍〗心于意而发用。

  〖注〗实其心之所发,欲其一于善而无自欺也。〖衍〗祝氏本作“必自慊而无自欺”也,今从原本。一于善之言诚尽矣。

  〖注〗“致”,推极也。“知”,犹识也。〖衍〗识其情实,乃识其善恶,分别义类之觉体也。异端则谤识为妄,而以无物之空明为知,此际辨之不可不严。

  〖注〗推极吾之知识,欲其所知无不尽也。〖衍〗“尽”者,尽其理。

  〖注〗“格”,至也。“物”,犹事也。穷至事物之理,欲其极处无不到也。〖衍〗事物者,身之所必应,天下之所待治于我,必知明而后处当者。理之极处,所谓天则,复礼者,复此也。

  〖注〗此八者,《大学》之条目也。

  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(治,直吏反。)

  〖注〗“物格”者,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。“知至”者,吾心之所知无不尽也。知既尽,则意可得而实矣。意既实,则心可得而正矣。〖衍〗“可得而实”,充其实也。“可得而正”,保其正也。

  〖注〗“修身”以上,“明明德”之事也。“齐家”以下,“新民”之事也。物格知至,则知所止矣。〖衍〗穷理尽性而命可至,精义入神而用可利,善之至矣。

  〖注〗“意诚”以下,则皆得所止之序也。

 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。

  〖注〗“壹是”,一切也。“正心”以上,皆所以修身也。“齐家”以下,则举此而措之耳。〖衍〗“本”,茎也。本由根生,“正心”“诚意”“致知”,培其根也。“格物”者,水土之养也,根之所自滋也。舍水土之滋无生理,舍格物而本亦不立,道亦不生矣。

 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;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,未之有也。

  〖注〗“本”,谓身也。“所厚”,谓家也。〖衍〗“厚”者,慎好恶以谨家教也。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,不能于薄者厚矣。家为厚,国,天下为所薄,天理自然之序,益知民不可以言“亲”。

  〖注〗此两节结上文两节之意。

  ▲右经一章,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,其传十章,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。旧本颇有错简,今因程子所定,而更考经文,别为序次如左。凡传文杂引经传,若无统纪,然文理接续,血脉贯通,深浅始终,至为精密,熟读详味,久当见之,今不尽释也。〖衍〗《坊记》《表记》《缁衣》三篇皆同此体,知者通之尔。


梦远书城(guxuo.com)
上一页 回目录 回首页 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