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远书城 > 周作人 > 知堂回想录 | 上页 下页
四六 生病前


  癸卯暑假的日记改了体例,不再是按日填注,改为纪事体,有事情的时候写它一段,以详实为主,因此这半年——实在只有一个月半里的日记显得比较实在。起头是记鲁迅的从家出发,到上海上轮船的情形,第一节是七月十六日,题目为“冒雨之启行及珠岩之泊”:

  “予与自树(鲁迅当时的别号)既决定启行,因于午后束装登舟。雨下不止,傍晚至望江楼少霁,舟人就岸市物,予亦登,买包子三十枚,回舟与自树大啖。少顷开舟,雨又大作。三更至珠岩寿拜耕家,往谈良久,啜茗而返,携得《国民日报》十数纸,爇烛读之,至四更始睡。雨益厉,打篷背作大声。次晨,至西兴埠。”这里且来让我作一点注解,是关于望江楼的包子的。所谓包子,实在用的乃是普通话,在绍兴是不论有馅无馅,统称馒头的,其无馅的则特别称为实心馒头。

  这是绍兴城内的名物,个子很小,只有核桃那么大,名为“候口馒头”,正好一口一个,分肉馅和糖馅两种,都是两文钱一个。望江楼照那名字看来,一定是座高大洞桥,上有楼阁,因为否则哪能够望得见江呢?岂知这地方是在大街正中,居水澄桥与江桥的中央,虽然是道桥,可是阶层只有一级,底下通着河流,但是走过去的人不容易发见,因为这桥上有屋顶,两面是有墙壁遮住的。为什么是这样的呢,谁也不能知道,向来就是这样的嘛。而这馒头店又是特别得很,它只有一个摊,摆在桥上边,带着缸灶,锅镬蒸笼,一边做着一边蒸,生意十分兴隆,但是买的人随来随买,也不用排队,不晓得什么缘故。因为馒头个子很小,所以两人吃三十个是绰有余裕的,这也是值得说明的。

  第二节是记十七日在杭州的事,题目是“白话报馆之寄宿”:

  “大雨中雇轿渡江,至杭州旅行社,在白话报馆中,见汪素民诸君。自树已改装,路人见者皆甚为诧异。饭后自树往城头巷医疗齿疾,予着外套冒雨往清和坊,为李复九购白菊,苦甚,中道迷路问行人,答甚详,以予洋服故也。又得一老人,亦往清和坊者,同行始得达,途中彼问予是红毛国人否,予告以系越人,似不信。回来已晚,夜宿楼上。次日伍仲学来访,云今日往上海,因约定同行。下午予两人乘舟至拱辰桥,彼已先在,包一小舱同住,舟中纵谈甚欢。”伍仲学是鲁迅的路矿同班,当时也在东京留学,他是南京的人,回家去后随复往日本去了。我到了学堂里遇见许多的朋友,在城南聚会了一次,这就是日记的第七节纪事,题目是“三山街同人之谈话”,是七月二十九日的事:

  “前一日得锷刚信,命予与复九至城南聚会,当日乃偕侠耕复九二人至承恩寺万城酒楼,为张伟如邀午餐,会者十六人。食毕至刘寿昆处,共拍一照以为纪念,名氏列后,张蓂臣,孙竹丹,赵伯先,濮仲厚,张伟如,李复九,胡侠耕,方楚乔,王伯秋,孙楚白,吴锷刚,张尊五,江彤侯,薛明甫,周起孟,刘寿昆。散后复至铁汤池,晤张伯纯,及回城北已晚。”

  以后是“江干两次之话别”,系送张伟如往浙及李复九往日本去的,又一节是“明故宫之印象”,与王伯秋王毅轩钟佛汰刘寿昆共“往吊明故宫”,里边含有民族革命的意思,则已是八月十四日的事了。从这上边的事情看来,神气非常旺盛,可是才过了一星期却不意生了病,竟至缠绵四阅月之久,于是那日记也就中断了。


梦远书城(guxuo.com)
上一页 回目录 回首页 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