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远书城 > 黃宗羲 > 黃梨洲文集 | 上页 下页
女孫阿迎墓磚


  (丙午)

  阿迎者,梨洲老人之女孫也。父黃正誼,母虞氏。虞氏家上虞之通明壩,故阿迎生於通明,庚子歲十二月初七日也,壬寅三月歸來。夙慧異常兒,余甚愛之,其在左右,灑然不知愁之去體也。時至書案對坐,弄筆硯,信口矰唔,授以沈龍江女誡,背誦如流水。二三年來,余糊口吳中,朝夕念兒,兒亦朝夕念余,見余歸家,則鳧藻躍坐膝上,挽須勞苦,曲折家中碎事以告,故家中有事,勿欲使吾知者必戒無使兒知,恐其漏於吾也。兒嘗謂吾曰:「兒念爺,爺勿出門去。」余應之曰:「爺勿出門,則兒無果餌食矣。」兒曰:「爺在,兒亦不願果餌也。」今年余返越城,聞痘疫盛行,恐然惟兒之出,十一月十九日至家,兒迎門笑語,余始釋然。十二月二日,兒紅衫拜跪上太夫人壽,舉止安詳,一門歡然。初七日,余設餖飣,為兒作生辰,是晚出痘,至二十日而殤,得年七歲。哀哉!

  初壽兒之殤,余亦甚愛之,故無夕不入夢。庚子十月,余遊廬山,距其殤時已五年,來夢於圓通寺,匆匆若告別者,余作詩記之,圓通亦有重來塔,此意明明不肯灰,歸家而阿迎生矣。自此遂不復夢見壽兒,則阿迎為壽兒之,重來無疑也。蓋吾裏元時名再生,而圓通又為道濟禪師重來之地,壽兒現靈於圓通,阿迎應讖於再生,非無故也,獨怪顧非熊以殤兒再生,遂得永年,而阿壽之轉阿迎,漚珠槿豔,七年旋瞬而失,抑緣分之有淺深歟?何其慰予而反毒予耶?解之者曰:「區區女孫,無庸過戚。」老人曰:「余賦性柔慈,朋友一言噓沫,夢寐歷然,兒之親吾如是,雖欲忘情,其可得乎?」

  殤後三日,葬之化安山其前母孫氏之側。寒風歲盡,冰雪滿山,與葬壽兒,其時日風景秋毫無異也。嗚呼!以余之愚,何煩造化之巧弄如此哉?因以哭兒之詩為之銘曰:

  老來觸事盡無聊,兒女溫存破寂寥。
  阿壽五年迎七載,如何也算福難消?(其一)

  十二年中已再世,重翻舊恨作新愁。
  兩行清淚無多重,流到前痕竟不流。(其二)

  為因望我太頻煩,囑我明年莫出門。
  我在家中猶未出,兒何反作不歸魂。(其三)

  出外長將梨棗齎,博兒一笑解雙眉。
  兒言但得爺長在,不願堆盤吃棗梨。(其四)

  屈指生辰近上弦,紅衫侵曉拜堂前。
  南窗曝背團圞話,不道居然是別筵。(其五)

  龍江女戒兩三章,曉夜連珠在耳旁。
  今日廣陵從此絕,散為剡瀑尚悠揚。(其六)


梦远书城(guxuo.com)
上一页 回目录 回首页 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