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远书城 > 笔记杂录 > 清稗类钞 | 上页 下页
经术类9


  ◎俗字之训诂

  各地通行之俗字颇多,今略举之。京师人所用者如下:“ㄘ”,音近砌,陋也。“您”,音近凝,义似尔汝,施之于较己为尊者也。衡州人所舛者如下:“外门内身”,音钻,“外门内身”林,地名,产茶叶。苏州人所用者如下:“覅”,勿要切,不要也。“朆”,弗曾切,勿曾也。广东人所用者如下:“亚”,音阿,阿俱写作亚。“奀”,音茫,弱也。“上不下高”,音矮,人不长也。“閄”,音或,隐身勿出也。“石穴”,音勘,岩洞也。“泵”,音聘,水中矶也。“氹”,音泔,蓄水为池也。“圳”,音浸,通水之道也。“乪”,音囊,水之曲折也。

  “不”,音墩,截木作垫也。“冇”,音磨,无也。“生筋”,银去声,牵扯不断也。“本”,去声,拙也。广西人所用者如下:“上大下坐”、“外门内坐”,俱音稳,稳也。“上不下长”,音矮,矮也。“上不下高”,音呆,矮也。“奀”,音动,弱也,与广东异。“上不下行”,音腊,足不能举也。

  “上不下生”,音终,人死也。“石穴”,音义俱与广东同。“上不下父”,音近某,假父也。“仦”,音袅,小儿也。“女大”,音大,女大为姊也。“上仍下土”,音近陈,旧产也。“上如下生”,音近产,假子也。“孑兑”,音近满,谓最少也。“亚”,音阿,阿字俱写作亚,与广东同。

  ◎名词

  字之用以名一切事物者,谓之名词,如天地人物等是。一作名字,亦作名物字。凡一事一物专有之名词,曰固有名词,通同类事物而用之者,曰普通名词。

  ◎术语

  学术上所用之名词,谓之术语,盖每句加以训诂也。

  ◎黄晦木论奇字

  余姚黄宗炎,字晦木,世称鹧鸪先生,明明经,为忠端公尊素之子,梨洲之弟也。好奇字,其论小学,谓扬雄但知识奇字,不知识常字,不知常字乃奇字所自出,三致意于六书会通,乃叹其奇而不诡于法也。

  ◎康熙字典

  《康熙字典》为康熙丙申圣祖所御定,大学士陈廷敬等奉敕撰。全书仍梅膺祚《字汇》、张自烈《正字通》两书旧目,以十二辰纪十二集,而每集分三子卷,凡一百一十九部,冠以《总目》、《检字》、《辨似》、《等韵》各一卷,殿以《补遗》、《备考》各一卷,合四十二卷。所录之字,凡四万七千三十五字,又古文一千九百九十五字。引用之书,多至三百余,并旁及金石、梵字。

  前此字书,未有若是之博者也。然当日曾自谓古今形体之辨,方言声气之殊,部分班列,开卷了然,无一义之不详,无一音之不备,而纪文达公昀等至称之为六书渊海,七音准绳。道光时,曾令王引之等重加校勘,为改正二千六百条,皆就引书字句夺误者更定之,然犹未悉也。引之殆以奉行诏书,未敢尽其词耳。

  然其最误者,一为虚造故实;二为按语离奇;三为钞袭《正字通》而转谬;四为增改原书;五为书名舛误;六为引书脱误;七为以他字之训阑入此字;八为同引一书前后违异,使阅者迷罔也;九为云同之字有实不同者,有实同而不云同者,有不注音义,但云同某,而所指为同者,编中乃无其字;十为字画算数无一定也。此外有本一字而误分为两字者,又有义证引用之字,而正文不收,令阅者无由得其音义者。盖其时小学本未大明,又以一二显宦率数十冗官领其职务,而字典之为事,又本视其所为《渊鉴类函》等书独难,宜其乖远譌舛,莫可究诘也。

  ◎顾氏精通小学说文

  马文毅公雄镇,字锡蕃,总督鸣佩子也,汉军镶红旗人。尝官广西巡抚,以御吴世琮兵,遇害。有姬顾氏,本吴中闺秀,精通小学《说文》。文毅撰《汇草辨疑》十二帙,姬皆手为旁训。

  ◎徐咸清精小学

  康熙己未开博学宏词科,令京外官吏各举郡县有才学而堪与试者,道府争以徐咸清荐,辞不获,遂入都。

  先是,阁中判词头,照前代典例,多用“查议”“查覆”诸字,而某相精字学,谓字书无“查”字,纵有之,不作“察”解,此必原判是“察”字,而北无入声,呼“察”声如“查”,故譌“查”耳。譌字不可用,因启奏御前,凡判词,“查”字俱改“察”字。然终不解“查”与“察”沿譌之始。

  及应制科者先后至,每至,必合数十人谒某相,某相询于众曰:“‘察’声譌‘查’,有始乎?”在坐无对者。徐逡巡曰:“《汉书·货殖传》有之。顾‘查’为‘在’声之譌,非‘察’声譌也。”某相矍然曰:“何言之?”曰:“古‘在’本‘察’字。《尔雅》曰:‘在,察也。’《尧典》‘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’是也。第三声呼‘在’为‘查’,以‘查’与‘槎’同。《汉书·货殖传》‘山不茬櫱’,即槎櫱也,而字乃从草而谐以‘在’声,故‘在’声为‘槎’,‘槎’转为‘查’,则是‘查’者,‘在’声之转也。犹‘之在’‘之叉’转而为‘裁’为‘财’也。若曰‘察’之转,则是‘叉’也,‘差’也,‘察’岂能转‘查’乎?”

  某相遽色变,乃复进曰:“‘察’声不转‘查’,然而‘在’即‘察’也,改‘查’为‘察’可乎?”徐曰:“不可。《老子》曰:‘其政察察。’亦惟‘察’名不可居,故以‘在’字隐‘察’名而转声为‘查’,若改‘察’,仍‘察察’也。”某相曰:“然则‘查’可乎?”徐曰:“可。”某相曰:“此则仆之所未闻也。夫字必有义,‘查’字无‘察’义而有‘在’声,使徒以声同之故而不顾其义,则‘道’可‘盗’也。”徐曰:“‘道’固不可‘盗’,而‘在’则可‘查’,不观‘在’又为‘裁’乎?‘在’之为‘裁’‘察’,义同也,然而‘纔’之又为‘财’,则无义矣。‘财’可‘纔’,则‘查’可‘察’矣。”

  某相憪然谢而起。其后三相录试卷糊名,然终不用。冯文毅公溥为荐于廷,圣祖曰:“有著述乎?”曰:“有。”曰:“为何?”曰:“《资治文字》。”曰:“《资治文字》何谓耶?”曰:“字书也。”旁一相曰:“字书,小学耳。”遂罢。既而文毅拟再荐之,不得,曰:“小屯吉,君向不为大而为小,此屯也,然而吉矣,吾幸得归矣。”

  ◎阮文达解蕉字

  阮文达精于小学,尝解芭蕉“蕉”字,谓见《上林赋》,于古无闻。《说文》“蕉”字,则樵采之樵,《列子》“以蕉覆鹿”,即所樵之草,非芭蕉也。

  ◎江叔澐欲撰经史子字准绳

  江叔澐爱古成癖,平生不肯为俗字,尺牍书疏,皆依《说文》。其写《尚书》“瀍水”依《淮南》作“廛”,“汝乃是不蘉”依《尔雅》义作“孟”,人颇怪之,遂不改也。内行甚修,对家属如宾客,交友不妄取。孙渊如以一缣赠之,累书千言,却而后受。

  嘉庆纪元,举孝廉方正,不仕,卒于家。常欲举经史子绳以《说文》,去其俗字,命曰《经史子字准绳》,惜未成也。

  ◎礼亲王治说文

  礼亲王号啸亭外史,生而好学,虽造次颠沛,必手一编,尤深于许慎之学。十三龄得《说文解字》,篝灯夜读,时值严寒,围炉竟夕。火发,廷及牀帐,几兆焚如。包衣辈瞭见红光,咸擕水具集寝宫,王犹未释卷也。

  ◎张东甫通许郑之学

  道光时,钱塘有张东甫刺史之杲者,夙承祖训,与贤士大夫游,遂通许、郑之学。尝著《说文集解》百余卷。以为《说文》自许氏后,若宋张有之《复古编》、元周伯琦之《六书正伪》、明焦竑之《俗书刊误》,至乾、嘉间段氏、桂氏、王氏、钱氏、钮氏、席氏辈出,而小学益显,乃考形声,辨俗体,通假借,异字同音、同音异字及诸家得失,各有所宗,均笺注于下,名曰《集解》,藉知古人以字解经、以经解字之义。因卷帙繁富,官事羁绁,未卒业。病危时,犹语人曰:“吾死不足惜,独恨《集解》一书未及告成,不得就正于有道君子耳。”子上龢,字沚莼,孙尔田,字孟劬,亦以文章政治有声于时。

  ◎萧道管治说文

  光绪丁丑,戊寅间,侯官陈石遗学部衍方从事考订之学,治《说文》,取坊肆重刻孙氏本,属其妇萧道管以每字剪为纸片,小注属焉,分重文、阙训、指事、象形、会意、形声,并借各类,黏贴纸本,采别部居,使不相杂羼。萧独取所谓重文者一册,反复谛究,别购孙氏本,自一至亥,圚点一遍,不解,则翻阅段氏注本,而语陈曰:“君治篆文,吾治古籀,何如?第治古籀,有待篆文者百之一二;治篆文,有待古籀者十且二三也。”

  萧读古书,时有神解,善蹈瑕隟,字书之形声义,辨识毫厘,寀人所略,往往洞贯疐硋,会人乖踳。然情韵高远,雅好奇服,不愿为人人之所为。推究哲理,于人天死生,妙悟深澈,以身后名易其自适之趣,非其志也。日常把卷,意有所得,时弄笔札记之,旋弃掷不爱惜。遂成《说文管见》,凡二百一十有余解,多蘦落糅孨,然一条之中,首尾毕具,无未完之义理,而叙列之不难也。

  萧尝语陈曰:“近人治许学,有所撰箸,惟段氏偁《说文解字注》,其它《说文义证》、《说文句读》之类,命名率省‘解字’二字,非正词也。吾此本专释重文,宜可单称‘说文’。又吾名管,即以管见名其书,在他人为谦词,在吾直质言而已。”道管,字君佩,一字道安,亦侯官人。


梦远书城(guxuo.com)
上一页 回目录 回首页 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