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远书城 > 现代文学 > 钏影楼回忆录 | 上页 下页
包天笑简介


  包天笑(1876~1973),江苏吴县人。初名清柱,又名公毅,字朗孙,天笑是笔名。著名报人、作家、“鸳鸯蝴蝶派”小说圣手。抗战胜利后定居香港。发表《且楼随笔》,《钏影楼回忆录》等。1973年在香港逝世。一生著译多达100余种。著有《上海春秋》、《海上蜃楼》、《包天笑小说集》等,译有《空谷兰》、《馨儿就学记》等。

  ***

  包天笑小名德定,初名清柱,成年后改名公毅,字朗孙,号包山,笔名有:天笑、春云、微妙、迦叶、拈花、秋星阁主、钏影楼主等。

  1876年2月26日生,江苏吴县(今苏州)人。幼年家道中落,就读于表姊丈朱静澜处和二姑夫尤巽甫处。为了维持生计,17岁即开门授徒。1894年,19岁中秀才。1900年与友人合资在家乡开办了东来书庄,并自任经理,尔后又集资发行《励学译编》,并发表翻译小说《迦因小传》(与蟠溪子合译)。《励学译编》以经营新书刊为主,主要经售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出版的《江苏》、《浙江潮》等期刊,以及《支那疆域沿革图》等日本新书、杂志。译介日本文的书刊,将国外的新思想、新技术向中国传播。

  1901年,他创办了《苏州白话报》,该报是以《励学译编》的名义出版的,委托苏州临顿路毛上珍书局用刻雕版印刷。32开线装本,先是每7天出一期,后改为每10天出一期,内容以政论、新闻为主。文字深入浅出,简明扼要,深受欢迎。

  1902年,为了寻找刊物、寻找更好的译本,包天笑积极往来于苏州、上海之间。在上海,他筹办的“金粟斋译书处”出版了严译名著《穆勒名学》、《社会通诠》、《群学肆言》、《原富》等。同时,他积极与《中外日报》交往,并与表兄尤子春合资翻印当时已为禁书的谭嗣同《仁学》一书,半赠半售,以广宣传。

  光绪三十一年(1905)来沪,参加南社。1906年2月,包天笑正式定居上海后,应狄楚青、陈影韩之邀到《时报》任外埠新闻编辑,兼编辑附刊《余兴》,开近代报纸文艺副刊之先河。他每日为报纸写6篇文章,余时写小说。时报馆附设的《小说时报》创刊后,他和陈景韩轮流担任主编,并合作小说创作,这个刊物培养了不少年轻作者,后来,大多成为鸳鸯蝴蝶派健将,所以被视为最早具有鸳鸯蝴蝶派倾向的刊物。《妇女时报》也是时报馆附设的,包天笑是第一任主编。他力主鼓吹新的妇女观,撰写发表了《包仲宣女士哀辞》、《最大之敬告》等杂文评论。其刊出的小说作品或多或少探讨了新的家庭观。

  1912年,包天笑应张元济之邀,去商务印书馆兼职,参加编写国文教科书和主编课外阅读物《新社会》。次年,日本新闻界邀请他和《申报》张生平、《时事新取》冯心友、《神州日报》余大雄、《中华新报》张群等赴日访问。有感于国外的种种见闻,回国后他写了《考察日本新闻略述》一文,在《时报》上介绍日本之行。

  1915年至1917年,步入中年的包天笑先后在文明书局发行的刊物《小说大观》和《小说画报》任主编。他把推崇科学、注重道德教育,作为办刊宗旨。《小说大观》创办时,由他执笔《例言》声明:该刊将大力提介“宗旨纯正、有益于社会、有助于道德之作”,而“无时下浮薄狂荡诲盗写淫之文。”他深知文言有碍于文字的普及,于1917年就任《小说画报》说编时大张旗鼓地提倡白话文。他说:“小说以白话为正宗。”并在发刊词《短引》中自我检讨:“鄙人从事小说界十余寒暑矣。唯检点旧稿,翻译多而撰述少,文言多而俗话鲜,颇以为病也。盖文学进化之轨道,必由古语之文学变而为俗话之文学,中国先秦之文多用俗话,观于楚辞,墨、庄方言杂出,可为证也。”《小说画报》创刊后,内容以文为主,辅有图画,而文字全是白话。成为雅俗共赏,颇受民众欢迎的刊物。

  后来他又为大东书局编《星期》,在刊物上用钏影、爱娇、拈花等笔名发表了不少小说和杂文。1922年,47岁的包天笑加入青社。社友有周瘦鹃、许廑父、胡寄尘、许卓呆、范烟桥、毕倚虹等旧派小说主将。包天笑为该社起草社章。随后又加入“星社”。同年,青社社刊《长青》创刊,包天笑任编辑主任,执笔《本社的缘起》。又任《星报》撰述员。1928年,他应社长周瘦鹃之聘,任上海群书浏览社介绍人。

  1935年,在上海《立报》,继张恨水之后接编《花果山》副刊。民国26年(1937年)抗日战争爆发后,为《救亡日报》撰写抗日救亡的政论和杂文。

  抗日战争胜利后,移居香港,1973年病逝。著有小说《馨儿就学记》、《碧血幕》、《留芳记》、《钏影楼回忆录》,翻译作品有《迦因小传》、《空谷兰》、《梅花落》。

  ***

  包天笑幼年家道中落,就读于表姊丈朱静澜处和二姑夫尤巽甫处。转徙逃难的痛苦使他倍加用功,博览群书,靠自学掌握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。为了维持生计,他17岁即开门授徒,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。1894年,考取了秀才。1900年与友人合资在家乡开办了东来书庄,并自任经理,尔后又集资发行《励学译编》;1901年,他创办了《苏州白话报》,内容以政论、新闻为主。文字深入浅出,简明扼要,深受欢迎。1908年,他加入江苏教育学会。

  25岁时,包天笑经人推荐去江苏候补道员蒯光典家任家庭教师,次年,受蒯光典的委托在沪筹备金粟斋译书处,先后在启秀编辑局、广智编译所、珠树园译书处任职。1906年,他31岁时正式移居上海,开始主编和编辑了许多有影响的刊物,如《小说时报》、《妇女时报》、《小说大观》、《小说画报》等。他受聘为明星电影公司编剧,又创作了数部电影剧本,撰写了多篇影评剧评。1909年加入南社,在南社第三次雅集上,当选为庶务。

  1936年,61岁的包天笑与鲁迅、郭沫若、沈雁冰等共同署名发表了《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》。“七七事变”后,积极为《申报》、《南京晚报》撰稿。1947年,包天笑由上海去台湾居住,次年赴香港。1973年,包天笑在香港法国医院病逝,享年98岁。

包天笑


梦远书城(guxuo.com)
上一页 回目录 回首页 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