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远书城 > 苏轼 > 东坡乐府 | 上页 下页
满庭芳·蒙恩放归阳羡


  (余居黄五年,将赴临汝,作《满庭芳》一篇,以别黄人。既至南都,蒙恩放归阳羡,复作一篇。)

  归去来兮,清溪无底,上有千仞嵯峨。画桥西畔,天远夕阳多。老去君恩未报,空回首、弹铗悲歌。船头转、长风万里,归马驻平坡。

  无何、何处是?银潢尽处,天女停梭。问人间何事,久戏风波。顾问同来稚子,应烂汝、腰下长柯。青衫破、群仙笑我,千缕挂烟蓑。


  【注释】

  ⑴满庭芳:词牌名。又名“锁阳台”,《清真集》入“中吕调”,双调九十五字,前片四平韵,后片五平韵。

  ⑵谪(zhé)居:官员因罪降级外调。作者元丰三年(1080)二月至元丰七年(1084)四月谪居黄州,前后五个年头。

  ⑶临汝:又称汝州,今属河南。

  ⑷南都:即南京应天府,今河南商丘。

  ⑸阳羡:今江苏宜兴,当时属常州所辖。

  ⑹仞(rèn):古代长度单位,七尺或八尺叫一仞。嵯(cuó)峨:山势高峻貌。

  ⑺弹铗(jiá)悲歌:用战国冯谖典故,见《战国策·齐策》及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。铗,剑。

  ⑻驻平坡:形容快马疾驶,不可停留。这里是形容盼归阳羡的急切心情。驻一作“注”。

  ⑼无何:“无何有之乡”的简称。

  ⑽银潢(huáng):指星空。银为银河,潢为天潢星。

  ⑾天女:即织女,传说是天帝孙女。

  ⑿戏:角力,较量。风波:喻政治斗争。

  ⒀稚子:想象中的随从,非实指。一说指幼子苏过,其时十四岁。

  ⒁“应烂”二句:用“王质烂柯”典故,见梁任昉《述异记》。柯,斧柄。

  ⒂烟蓑:喻天宫烟云缠绕,仿佛蓑衣披身。一说即指蓑衣。

  【创作背景】

 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(1085)二月苏轼在由南都(今河南商丘)返回阳羡(今江苏宜兴)途中。元丰七年(1084),苏轼被授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、汝州团练副使,奉诏离开黄州赴汝州就任。苏轼对由谪居黄州改为谪居汝州,内心是充满矛盾的。他在给王文甫的信中说,他想要求依旧居住黄州,但想到罪名很大而惩处很轻,皇帝的恩典深厚,不得不去汝州。但是在赴汝州的途中,他又动摇了。他向神宗皇帝上书,说他在阳羡有田产,要求回阳羡居住。神宗皇帝很快就批准了,但诏书下达时,苏轼已经到了南都。于是他立即调转船头,返回阳羡,并写了这首词。


梦远书城(guxuo.com)
上一页 回目录 回首页 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