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远书城 > 明传奇剧本 > 义侠记 | 上页 下页
沈璟简介


  沈璟(1553~1610),字伯英,晚字聃和,号宁庵,别号词隐生。吴江人。出身于“代有显宦”的官僚家庭。

  万历二年(1574)中进士,授兵部职方司主事。七年出补礼部仪制司主事,升员外郎。历任吏部嵇勋司、考功清吏司、验封司员外郎。十六年后,任顺天乡试同考官,升光禄寺丞。次年,因科场舞弊案被弹劾,被迫告病归返故里。沈璟被迫于次年告病还乡。直到逝世,再未涉足官场。家居20余年,专心研究戏曲格律,编写传奇剧本。与当时一些著名戏曲家如吕天成、叶宪祖、王骥德、冯梦龙、范文若等来往甚密,共同切磋音律,遂成一曲学流派,史称“吴江派”。沈为吴江派领袖。后来亦有一些戏曲作家极力模仿其风格,拥护其主张。其针对当时传奇创作不谙音律而追求典雅之风,力主作曲必须严守格律“宁协律而词不工,读之不成句,而之始叶,是曲中之工巧”。但其创作中也有不守格律之时。另力主崇尚本色,赞赏宋元戏文中质朴、古拙的本色语言。反对雕琢词藻。这些主张对纠正当时传奇创作脱离舞台的弊端有积极意义。但过于讲究声律,对内容又有所束缚。

  今知著有传奇17种,合称《属玉堂传奇》。属前期创作有《红蕖记》、《埋剑记》、《十孝记》、《分钱记》、《双鱼记》、《合衫记》等6种。其中《十孝记》、《分钱记》仅存残曲,《合衫记》已佚。前期创作受骈丽风气影响,亦属典丽一派。剧中好用四六句。后期创作有《义侠记》、《鸳衾记》、《桃符记》、《分柑记》、《四异记》、《凿井记》、《珠串记》、《奇节记》、《结发记》、《坠钗记》、《博笑记》等11种。今存《义侠记》、《桃符记》、《坠钗记》、《博笑记》4种。另《鸳衾记》、《四异记》、《凿井记》、《珠串记》、《奇节记》、《结发记》仅存残曲。《分柑记》已佚。

  后期创作戏曲语言为之一变。《义侠记》为其创作由骈丽转向本色后的力作。其剧作思想上倾向保守,艺术形式上有志革新。一些剧目为短剧。一些剧目以情节离奇取胜。另著有散曲集《情痴寝语》、《词隐新词》各1卷,《曲海青冰》2卷,原书已佚。在《太霞新奏》、《吴骚二集》、《彩笔情词》等选本及《南词新谱》、《曲品》、杨志鸿抄本附录中存其小令17首:套数43套。编有曲选《南词韵选》19卷。

  曲学著作有《遵制正吴编》、《论词六则》、《唱曲当知》、《古今词谱》、《评点时斋乐府指迷》(未见)。编订《南九宫十三调曲谱》21卷,此谱极为重要。

  ***

  《南九宫十三调曲谱》以蒋孝《南九宫谱》和《十三调谱》为基础,增新调,严明平仄,分别正衬,考订讹谬,有时还注明唱法,是一部集南曲传统曲调大成、格式律法详备、音韵平仄详明、作法与唱法相兼的曲学文献。

  所作传奇《博笑记》前附有著名论曲散套《二郎神》,其中以通俗的语言,简要地说明了“合律依腔”和“词人当行,歌客守腔”的重要性。

  ***

  代表作《义侠记》

  吕天成《曲品》以此剧入“上上品”,说:“激烈悲壮,具英雄气色。但武松有妻,似赘。叶子盈添出,无紧要。西门庆斗杀。先生屡贻书于余,云:‘此非盛世事,秘无传。’乃半野商君得本,已梓,吴下竞演之矣。”

  明祁彪佳《远山堂曲品》以此剧入“雅品”,说:“此记于武松侠烈之概、潘金莲淫奔之状,宛转写出。”

  清《曲海总目提要》说:“武松养病于柴进家,始与宋江相识,此上梁山之根也。蜈蚣岭、十字坡、景阳冈、快活林、鸳鸯楼、飞云浦、二龙山,未入水浒时,其事迹最热闹,作者略据以敷演,已足耸人观听,而《打虎》一折,尤众所共赏。至叙其与兄友爱而不幸处变,西门庆之奸黠,潘金莲之淫荡,王婆之刁诡,武大之愚懦,亦皆曲尽。为兄报仇,杀三人以泄怨,亦颇有义侠之气。”


梦远书城(guxuo.com)
上一页 回目录 回首页 下一页